I仙台.jpg   

下篇除了要延續前文介紹尚未提到的兩組普立茲克獎人馬外

另外也要加碼兩位我也很喜歡的建築師

S金澤21世紀美術館.jpg  

按照順序接著來介紹的是2010年普立茲克獎得主

那就是共同成立SANAA建築事務所的妹島和世&西澤立衛

這是第一次有兩人共同獲得此獎

而且西澤立衛也是目前最年輕的一位得獎者(獲獎時44歲)

另外妹島和世其實在成立自己的事務所前

已在伊東豊雄的建築事務所工作了14年

所以很妙的形成了(前)員工比老闆率先拿獎的情況

這棟建物是其代表作-金澤21世紀美術館

S金澤.jpg  

金澤21世紀美術館裡最讓人讚嘆的設計就是這個

SANAA的設計通常帶有穿透性的獨特風格

因為建築給人的感覺是笨重的

而這種穿透流動的設計會讓建築有輕而飄浮之感

S迪奧旗艦店.jpg    

迪奧表參道旗艦店

透明的玻璃外牆設計真的是穿透力十足啊

商店&展示中心之類的用這種方式呈現我覺得很好

但若是辦公室或住家這樣被看光光我可受不了XD

S台中城市文化館.jpg    

雖然現在台灣還沒有SANAA的作品

但未來應該是有機會看得到的

因為他們在去年的台中城市文化館國際競圖比賽裡獲得了首獎

主要建築包括了市立圖書館及市立美術館兩部分

造價預算約為24億

I仙台多媒體中心.jpg    

接著來看2013最新出爐的普立茲克獎得主-伊東豊雄

這個仙台媒體中心被媒體稱為是軟建築的代表作

從透明玻璃外牆可直接看到裡面的管狀梁柱

是不是很像種了柔軟水草的水族箱啊    

I橫濱風之塔.jpg    

橫濱風之塔是伊東豊雄的成名代表作

外表時髦的透明圓管建物其實是地下街的通風口

夜間照明還會依據噪音、風速呈現出不同變化

I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.jpg    

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

I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3.jpg  

內部空間也非常特別

I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2.jpg  

比起圖書館我覺得它更像是時髦的咖啡廳呢

I-TODS.jpg  

表參道TODS大樓也是出自伊東豊雄之手

建築造型與前方的樹相互輝映

Serpentine藝廊.jpg  

倫敦Serpentine Gallery

I高雄世運主場館.jpg  

綜觀先前所提到的日本普立茲克獎得主

目前在台灣作品最多的應該就是伊東豊雄了

2009年的高雄世運主場館讓人驚艷

屋頂使用了多達8844片玻璃壓縮的太陽能光電板

是全球第一座具有百萬瓦發電容量的運動場

I高雄世運主場館2.jpg  

場內最多可以容納55000席坐位

是台灣目前最大的一個體育場

I台中大都會歌劇院.jpg  

跟高雄世運場館同樣是在2005年贏得國際競圖首獎的還有這兒

正在興建當中的台中大都會國家歌劇院(前身就是那個古根漢啦)

落成後我想又會變成是另一處知名景點

興建中.jpg  

目前進度大致已完成了75%

我看過這個國際競圖其餘入選的設計

個人覺得第二名的設計也很不錯

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據說這個劇院的建造難度頗高

興建過程連Discovery都有去全程拍攝呢

I台大社科院.jpg  

去年完工的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

下次要找機會來去親眼瞧瞧

文創大樓2.jpg  

還有這個松菸文創大樓跟上圖一樣是伊東豊雄2013的作品

這裡我去過很多次了(為了買吳寶春XD)

正面入口.jpg  

很明顯地可以看出其玻璃穿透效果

這是伊東豊雄近期的一貫風格

桃園機場.jpg  

這裡我想最近有出國的人應該會很眼熟吧

沒錯~它就是改建後的桃園機場第一航廈

設計者就是我之前文章裡有提過的團紀彥

現在很夯的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亦是出自他手

翅膀.jpg  

整個看起來好像多了對翅膀的感覺

這個設計之所以會受到青睞是因為其餘設計都傾向拆掉重建

而團紀彥用這種很聰明的方式為航廈拉出了不少空間

最棒的就是也順便省了很多錢(經費只有拆掉重建的1/20)

向山遊客中心.jpg  

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

之前我就有提到團紀彥的設計會比較傾向不破壞原有地貌

而是極力去與自然風景達成平衡

這處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

但其實因為我方要增建停車場&廁所的關係

最後興建時是有去更改設計但好像也沒知會建築師

這點對其設計感覺是沒有那麼尊重

別有洞天.jpg  

向山遊客中心從上面看下去很像兩個迴力鏢

前棟是辦公用的而後棟就是遊客中心

這個建案設計讓他一舉拿下了2011年的台灣建築獎

雖然是新銳設計師但也就一戰成名打響了名聲

另外想多看圖的請點以下連結

http://jimmy31006.pixnet.net/blog/post/102609172

BOSS.jpg  

看過一本建築雜誌提到

有位評論家說團紀彥的設計是"清晰的建築 模糊的作者"

意思就是指他的風格尚未確立

後來在下一期的雜誌就看到團紀彥的回文寫道

"清晰的建築也可源於模糊的作者"

這兩篇文章都相當的有趣

團紀彥的回文裡有提到現在的社會風潮是偏向將人與設計進行分類

品牌的確立也無法避免地被套用在建築家與藝術家身上

他認為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風格轉變

所以不用刻意去確立自己風格的樣式

其實兩派有各自的說法

一來一往各有不同論點

也很少會有建築家會針對一篇文章去進行回應

這點我覺得是相當好的(有批評才會有進步)

Kドーリック.jpg  

最後要講的一位就是以"負建築"聲名大噪的隈研吾

目前台灣還沒有他的作品

但在日本有台灣業者請他設計門市

後面就會看到了

K-M2ビル.jpg  

這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

K石の美術館.jpg  

我個人很喜歡這個石之美術館

很簡單又與自然景觀相當融合

K石の美術館2.jpg  

很有禪意的一個設計

K微熱山丘.jpg  

前面提到的就是它

微熱山丘的表參道門市

外表我是覺得不太討喜

K微熱山丘2.jpg   

內部反而別有洞天

K微熱山丘3.jpg  

有去過福岡太宰府天滿宮的人應該會覺得眼熟

因為跟那家咖啡店的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

K太宰府天満宮表参道店.jpg  

星巴克福岡太宰府店

這樣的設計真的是別有風格

K封面.jpg  

但我不是很喜歡這種組合

感覺他早期的風格比較對我的味

觀光中心.jpg  

去年去過的淺草觀光中心也是他的作品

他的近期作品都很有線條感

 

 

後記 :

這兩篇文光找圖就花了我不少時間

也藉此去看了這幾位建築大師相關的一些文章

建築這種東西其實與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

它可以是一種文化符號也可被當成是種藝術品

每個時代的文明也都會有其獨特的代表性建物

自己本身不是學相關的

無法去講出太細節的東西

就只是純粹站在欣賞的角度去觀看這些作品

或許有人會認為沒有設計的必要

但這些設計卻往往帶來很大的愉悅感

就像看字畫、雕刻品...等美術品一樣會使人陶冶性情&增進美感

建築也是種大型的藝術品

但它卻是更立體的更能與周遭環境去配合比較

甚至可進而成為一個地區一個年代的代表物

不同的建築師設計出各種不同的建築樣式

也同時賦予了其生命力

以上是我的一點小小感想

不用太在乎這些文字~看圖欣賞比較重要XD

有機會的話多到各地去看實體會有更多的體認喔

 

 

  

 

 

  

 

  

 

  

 

 

 

  

 
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