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來台南之前其實有在考慮到底有不要來這
一來是因為有點距離(畢竟我們是騎摩托車)
二來是因為台南的太陽非常毒辣(雖然11月但還是破30度)
先到達四草後發現船要下午才有開
所以就還是跑來這邊看看囉
早上去吃ORO前先跑來朋友想看的保安車站晃晃
有名的"永保安康"車票是這裡的名物
這也是台鐵少數現存的木造車站之一
看到一輛彩繪的黑琵專車
看完保安車站然後吃完ORO後
便一路風塵僕僕的來到了七股鹽山
進來園區要收車子的費用
但不貴(摩托車就幾十塊吧~忘了正確金額)
七股鹽山是台灣面積最大但最晚才發展的七股鹽場遺跡之一
鹽場的總面積有2700多公頃
全盛時期年產量有11多萬噸
但現在已停止曬鹽生產
轉型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觀光區
鹽山最高點
高有20公尺(約7層樓高)
上面的視野很好
這白色金字塔形狀的建物是台灣鹽博物館
園區一隅
現在看到的這些一塊塊鹽田應該是沒在使用了
鹽梯
這座鹽山總共是由約6萬噸的鹽打造出來的
園區不小但可看性說實在不高
主要還是來看&爬爬那座鹽山囉
橋的對面是露營烤肉區
不過這麼熱的天氣我想應該沒人使用吧
橋的側身
下面小魚還蠻多的
很像工廠的建物裡有展示一些東西可看
除了展示區外也有一區是專賣鹽製品的販賣區
鹽堡
看到這個讓我有想到福隆沙雕的錯覺
鹽製藝術品
上面的標價都不是開玩笑的價格呢
團客來的話不曉得園區會否提供曬製鹽的體驗行程
不過這天來是沒看到啦
後記 :
來到這後發現鹽山跟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
印象中的鹽應該是要呈現那種雪白的顏色
不過現實中的鹽山是灰灰的
看完鹽山後因為還有時間
就跑回來時有經過的黑琵保護區走走
那部分就留待下篇再來說囉
全站熱搜